每周11分钟“链接”生命,身边好微医系列公益活动在京启动
“医生的真诚、医患间的信任,可以给病人坚持下去的勇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伤一科副主任医师陈江说,时间允许他会陪病人去办理住院手续,从门诊到住院处的短短50米,病人常常是哭着走完,脑中闪现的是手术失败后重重恐惧,医生若能给予更详细的说明、更坚定的信心,病人更有面对的勇气。
近日,“身边好微医”系列活动之“弘扬人文关爱 共建和谐医患”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从医多年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构建医患和谐、建立医患互信,陈江便是其中之一。据悉,该研讨会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互联网医疗分会联合微医主办,并现场发起“生命的链接”公益活动,参与医生每周将拿出千分之一的时间(11分钟)给关心的患者打个电话、做个随访,增加医患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参与现场分享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汪贺媛,在活动结束后直接拿起手机,给之前义诊复查的一位患者打电话,希望进一步了解他术后的困难,帮助他提高生活质量。当天,“生命的链接”公益活动得到了数十名专家的积极响应。
陈江正在仔细安排术后患者的各项护理
“好几个医生让我妈做开放性的手术,她不愿意,陈江医生一句‘你妈妈选择这个手术,术后三天就可以起立走路了’,并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讲解整个疾病治疗、康复,让我妈重拾了手术信心。”张女士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作为患者家属的体会。
2006年,张妈妈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8年间,张妈妈先后在南京、青岛等地寻医,并采取各种保守治疗。2013年时疾病加重,不仅使她腰痛难耐,还压迫到神经,张妈妈渐渐丧失了右腿的行动力和眼部视力。北京的几位医生都建议开放性手术,但一想到高昂的手术费,还要躺在床上几个月让家人照顾,张妈妈拒绝接受手术,对治疗也丧失了信心。
“最后去了东直门医院,贾育松主任说可以微创手术,当时的主治大夫陈江积极帮忙安排床位,还事无巨细地给我们一家解答各种疑问,甚至拿着腰椎模型讲解手术步骤、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其处理方式,给了妈妈坚定的信心,我们就凭着这份信任选择了他、选择了他的团队、选择了他的技术,”张女士说,5年过去了,妈妈还一直惦记着贾主任和陈江医生。病人术后的反馈,给医生治疗的力量;反过来,术后康复成功医患相互信任的结果,也会给患者继续治疗的勇气。
“医生二字,就意味着付出。病人是冲着看病去的而不是冲着闹事去的,良好的沟通方式才是我们看病的开始,”陈江表示,当手术效果和疗效一一实现,很多像张妈妈这样的病人被治愈,会给到医生无穷的信心和力量,而医患间的相互信任,也会成为患者跟疾病抗争、做好术后康复的力量。
正是这种医生理解病人、病人信任医生的“医患正能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我们只是多理解病人一点、多付出一些个人时间,家属竟然说我们是‘活菩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建国说,虽然看似每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次很简单,其实来一趟家长和孩子要经历很多,订票难、找住宿难、筹钱难、照料难等等,病人和家属都太辛苦了,所以我们建了微信群,能在群里回复的、能尽量不过来的就不让他们来。
郭军正为加号的患者把脉诊治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是父亲从小教育我的一句话,带着‘良医’的信念一直坚持到考大学、当医生。现在全国各地很多病人来找我看病,他们不容易,即使明知道自己的身体透支,但看到病人对我的信任,有时候再忙、再累、再苦我也不忍心,给加号了。”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说道。
对病人来说,看病治病不容易;对医生来说,病人信任不容易。如果双方都能多踏出一步,相互多理解,那么在对抗疾病时就能发挥1+1≥2的作用。“‘身边好微医’系列活动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开展,希望更多的医生参与到‘生命的链接’等公益活动来,为正在对抗病魔的病人带去一些力量,营造敬佑生命、医患同心的社会氛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互联网医疗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廖杰远表示。